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古代笑话

淮安闹洞房喜话

时间:2024-02-23 00:25:28  来源:http://www.pengfu.net  作者:admin

一、淮安闹洞房喜话

一进洞房亮堂堂(好!)/

铺金盖银福满床(好!)/

乐坏公公王大爷(好!)/

来年抱个胖儿郎(好!)

二、古代“洞房”一词有什么来历?

由于唐代的文人骚客多用“洞房”一词来指代男欢女爱的场所,时间久了,人们便把“洞房”一词专门指代新婚用的卧房了。

在古代,结婚用的婚房不叫“洞房”,而称“青庐”。

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曹操与袁绍年轻的时候,非常要好,经常出去“侠游”,这样就免不了做一些恶作剧的事情,有时还会偷鸡摸狗。有一天他俩见一对新人结婚,便偷偷地溜进人家的院子,看到新娘貌美,就冒出了个坏主意。突然大喊“抓贼”,把“青庐”里的人都引了出来,混乱之中把新娘劫走了。

姑且不去论证这个故事的真假,但古代人把举行婚礼的时候临时搭建的帐篷叫“青庐”,却是千真万确的。

从东汉至唐初,古人都是在青布搭成的帐篷里举行婚礼,“青庐”一般设在住宅西南角的“吉地”上,下轿的新娘从特备的毡席上走过,最后进入青庐。《玉

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礼异》:“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清代

蒲松龄《聊斋志异·神女》:“公子辞而出,曰:‘明夜七月初九,新月钩辰,天孙有少女下嫁,吉期也,可备青庐。’”

古人除把“青庐”作为新人结婚用的婚房外,有时也把结婚称为“青庐”,这一点,与我们现在用“洞房花烛”指代结婚是一样的意思。到了近现代,仍有人

把“青庐”指代结婚,如郭沫若《卓文君》第二景:“卓翁,你该晓得,司马长卿名扬四海,如今尚未青庐,假使他能得女公子为他的内助,那岂不是天作之合 吗?”

“洞房”在唐代以前并不是指新婚夫妇的卧房,它是指宫廷中豪华而又幽深的居室。《楚辞·招魂》:“姱容修态,絙洞房些。”司马相如《长门赋》:“悬

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北周时庾信的《三和咏舞》中虽然让“洞房”与“花烛”携手了,“洞房花烛明,燕馀双舞轻”。但这里的“洞房”依然不是描写

新婚之夜的。

由于唐代的文人骚客多用“洞房”一词来指代男欢女爱的场所,时间久了,人们便把“洞房”一词专门指代新婚用的卧房了。

刘禹锡《苦雨行》:“洞房有明烛,无乃酣且歌。”顾况《宜城放琴客歌》:“新妍笼裙云母光,朱弦绿水喧洞房。”《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双双拜了天地,又拜了丈人、丈母,然后交拜礼毕,送归洞房做花烛筵席。”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二十年以前,男女总要在入洞房以后,才说到爱

情。”还有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等等,这里的“洞房”都是新婚夫妇的新房之意。

三、闹洞房的由来?

据考证,闹洞房作为我国传统婚俗的一部分,由来已久。因多发生在洞房里,故称为“闹房”、“闹洞房”、“闹新房”,由于这一习俗以新娘为主要逗趣对象,故又称“闹新娘”、“耍新娘”,旧时还称为“戏妇”。中原地区闹洞房,通常进行的活动有咬苹果、咬喜糖、走独木桥、夫唱妇随等。不同的地区,活动的内容不完全相同,但给新人撒喜床的节目是必不可少的。

该习俗最早始于汉代先秦时期,关于闹房习俗的来历,我国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驱邪避灾。相传,很早以前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就跟踪到新郎家,只见那女人已先到了,并躲进洞房。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紫微星守着门不让进,说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除魔办法,他建议道: “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可见,闹房一开始即被蒙上了驱邪避灾的色彩。

闹洞房驱邪的风俗南北各地均有。新人入洞房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新郎前一晚就须睡在洞房,事先请两名女童手执红烛将新房内照一遍;天津人则请吹打班子在新房内吹打,以求吉利。新人入房后,驱房内邪气依然十分重要。诸如在东涨,新郎进屋后要象征性地向新房四角各射一箭,或手执单刀朝每个角落虚砍一刀,并歌曰:“一砍妖,二砍怪,三砍魔鬼坏脑袋,四砍丧神快离开,笑看麒麟送子来。”更普遍的习俗是在新房内置长明灯。所谓“洞房花烛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学者研究说,“听房”习俗,实质上也是防鬼怪进入洞房的一种保护措施。

关于闹房来历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闹房首先在北方出现,而且开始时主要是新郎,这大概与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性有关。他们以狩猎和游牧为生活手段,使得男子十分骠悍和勇健,在新婚时忍受棒打可以证明一个男人是合格的大丈夫。

四、古代人们是怎么闹洞房的,现在的人们都想不到

在历史文化悠长中国传统婚俗中,“闹洞房”这一传统一方面恰是婚仪的一个极为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是传统文化的某种外在表现形式,与此同时某种程度上这也仍是咱们千百年来热心于此乐此不倦的一项婚庆习俗活动。咱们的前辈,古代人都是如何闹洞房的?绝对在咱们的意料以外,接下来就带着咱们都来看看

“闹洞房”有另一种叫法,其又称 “听房”,“谑亲”,“戏妇”。有人以为起源于晋代。但推其渊源,则在西晋从前。

汉代之时,青年男女之新婚之夜,亲咱们会躲在洞房的窗外,偷听洞房内新婚夫妇之言语动态,闺房秘事,俗话叫“听房”。恰如《汉书严延年传》记载:新婚之夕,于窗外偷听新婚妇的言语及其动作,以为乐笑。这一做法根据佛洛伊德理论来揣度,这实则是一种意淫之举。在窗外偷听,即仰慕且嫉妒,因此便以偷听所得之大致形象来进行脑补,来满足他的“下意识”。到魏晋南北朝演化为谑亲戏妇的闹房之举,在魏晋南北朝不只单有戏妇之法,还随之出现了戏新郎的状况。

在唐朝之时不单只需男家亲属及其宾客可以打趣逗耍玩弄新娘,甚至连陌生人在婚礼之时也可以半途参与进来进行需索刁难,兼之以品头论足,抚摸嘲笑。直至宋朝之时举国发起符合传统儒家品德规范的婚姻品德及其礼制,这才使这些不合礼数的以前的风流异俗堕入囹圄之境,取得了较为大的改造,可是闹洞房的习俗却并没有因此而被禁断,反而由于明令禁止而繁衍逆向气势,愈发普遍地传达开来。

到明朝之时闹洞房现象变得更加之广泛,这就逼得姑娘们临出嫁前,还都得把衣服和鞋子用针线给缝连起来,以避免在不知道的状况下被人动手动脚,出洋相致使尴尬。更有甚者,有些没有社会经历或者短少社会经历的新娘,在玩弄下,有的会啼哭,有的会昏厥,严峻的还会因感到惭愧而悬梁自尽。

闹洞房之习俗历史悠长源源不绝,由古代演化至如今,逐渐地由个人做法演化成为了集体行动,比方有些本地,因其人多,花招便也繁复杂乱,有的会把癞蛤蟆放进新娘的新婚大红喜被里;有的则会强令新娘新郎当众接吻;有的呢,会躲在窗外偷听,只需新娘新郎一扳话,他们就在外面跟着起哄造势,第二天这些人还把听到的内容细节夸张一些向世人传达;年纪小的人呢还可以藏在衣柜里,一会学狗叫,一会学猫叫,起哄声此伏彼起,川流不息。

参考链接:

网页链接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